早年沒有冰箱保存食物,家家戶戶都會將新鮮食材透過醃、漬等方式入甕久存,到了今天仍然有許多人興起手作,學做醃漬物,既可以當作醬料,也可增添家常飲食上的美味。時代雖然不同了,製作醃漬物背後的動機也不一,但「屋下滷鹹淡」,也就是在家做醃漬的行為卻是一致的,很有意思。
在家做哪些醃漬物呢?菜脯、桔醬、酸菜、梅干菜、豆腐乳……說來許多醃漬物並非客家人所獨有,不過在桃園新屋客家漁村,在地漁民就近取材,利用捕撈的漁獲做成的醃漬物─鹹醢,可以說是臺灣的魚露,相當獨特。
醃漬物雖屬日常,但由此發展出來的料理,卻往往是客家人的辦桌宴客大菜。這期的「屋下滷鹹淡」,透過舌尖的記憶,或喚起客庄印象,或展開認識客家的啟程;用味蕾穿越時光,連結曾經的客庄歲月,以及背後所蘊含的客家精神。
看完這期的報導,歡迎用舌尖親身體驗何謂客家經典,也邀請您和我們一起品一品當代的客家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