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期「木」特輯(2017.08)

0%

刊物 讀取中...

-

關閉 Small
總計0 

新增一則筆記

諮詢人資料

*姓名
聯絡電話
*電子信箱
聯絡地址

諮詢問題

諮詢內容:


其它功能

畫筆選擇

畫筆透明度

文字設定

已選擇

您可以下載以下檔案

  • PDF

您諮詢的紀錄

4期「木」特輯(2017.08)刊物作者「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」

會員登入

Close
帳號
密碼
驗證碼

畫筆

Close

您有變更畫筆,是否要儲存呢?

借閱信息

Close

僅提供前頁的試閱,如需觀看完整版,請借閱。

購買資訊

Close

僅提供前 頁的試閱,如需觀看完整版,請先登入。


售價
庫存
顏色
尺寸
Close/關閉
Close/關閉
Close/關閉
Close/關閉
Close/關閉

諮詢人資料

Close
*姓名
聯絡電話
*電子信箱
聯絡地址

新增諮詢

Close
頁數2016/03/05 AM11:12 / P5
諮詢內容
Close/關閉

新增/修改筆記

Close
頁數
筆記內容

畫筆設定

Close

畫筆選擇

畫筆粗細

畫筆透明度

新增文字

Close
文字內容
Close/關閉

您正閱讀
4期「木」特輯(2017.08)

刊物作者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」 / 本刊物已保護1.37棵樹

​​​​​​清朝晚期,因林本源家族興建通議第所需,禮聘精通各種木作技藝的唐山名師前來大溪,更因商業及水運發展的建築與造船需求,許多匠師因而落地生根、傳承技藝,為日治時期培育大溪本地匠師奠定紮實基礎,由他們所養成的第二代本土匠師,在戰後再創大溪木藝榮景。除了早年鄰近林場與河運的天然優勢外,正是這一代代投身其中的優秀匠師們,如林先文、林先貴、李阿維、林阿萬、李詩梨……,讓我們一起閱讀,大溪木藝產業如何在悠悠百年的發展中,至今仍如同年輪般生息不輟、持續成長。

  1. 一個故事|三年四個月的故事-大溪的木藝產業與匠師傳承

  2. 一件作品|技藝與記憶-普濟堂神桌承載匠師精神

  3. 一種過程|一張神桌的誕生-看見大溪木藝的分工與「協」力精神

  4. 一份傳承|木藝傳家-走過三代的堅持與技藝

mapBoxContent
OB

歡迎回來!

點擊後從先前離開的地方開始。
可按 Backspace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