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本 累積26,147點擊次數
拯救6.28棵樹
減少292.85kg碳排放
桃園是座工、商、服務業發達的城市,近年來在此工作與居住的人們,平均年齡層落在青壯年,是6都中最年輕,而在高密度人口和勞動力的現況下,工作外呈現的日常生活之美,是本期我們試圖觀看的人文群像。
從第3屆桃園文博會的策展為單元起點,同步介紹2023年初,即將開幕的中原文創園區,共同和讀者瀏覽在地生活風貌,接著往保有日式建築特色的77藝文町、國民政府時期留下眷舍屋瓦的馬祖新村和太武新村園區、以及藏著張芳杰校長無私辦學精神的楊梅故事園區,和座落在新、舊城區間的桃園公民會館前行,一一梳理5大據點的環境,感受館舍帶來的傳承與創新。
同時邀請3位專家,分別是象藝創意品牌創意總監袁世文,替中原文創園區做為臺灣文創體驗的第一站,提出未來發展的關鍵想像;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副教授陳潔瑩,從融古貫今脈絡,解析工藝結合生活文化後,在當代透露的心詮釋與新實踐;本期客座總編,同時也是國立東華大學副教授張淑華,則從桃園文創的核心DNA,觀察人們如何混搭創異、融合多元面貌,再連結日常,交會外擴成風格創意,實踐出美感、符號,獨特交織的城市美學。
更難得的是,有11位在地職人加入專訪,他們從各自打造的品牌,言說如何運用專業,累積成多元巧思,讓質感生活的追求,不會只有一種。人們能在飲食文化中,品嘗桃園滋味;在傳統和創新之間,找到經典品味;在自由街廓氛圍裡,萌發創意和設計新意。也從他們各自觀望和體驗的角度,聊聊什麼是桃園的風格?
不妨跟著編輯視角走讀,也期待和我們分享,您感受到的各種生活、創意 in Taoyuan。